-世界肝炎日-
乙肝孕产妇的科学生育指南
与母婴阻断密码
妇幼产科 健康科普
七月的南京市妇幼保健院门诊,32岁的林女士(化姓)攥着产检报告站在走廊尽头,乙肝两对半化验单上的"HBsAg阳性"像针一样刺进眼里。
“医生,我的宝宝会被我传染吗?”她声音发颤的提问,揭开了我国约860万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共同的焦虑。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对于特殊的母婴群体而言,更意味着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生命守护战。
展开剩余85%乙肝孕产妇的"生育选择题":
科学认知破除三代误解
乙肝病毒三大扩散途径
“我妈当年就是乙肝,我姥姥说这病会遗传。”在产科门诊,这样的对话时常发生。但医学早已明确: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基因遗传,而是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三大途径扩散。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中,约40%源于母婴传播,这也是为何世界卫生组织将消除母婴传播列为全球乙肝防治的核心目标。
母婴阻断体系
现代医学已经建立起成熟的母婴阻断体系。2023年《柳叶刀》数据显示,规范采取联合免疫措施后,乙肝母婴传播率可从90%降至1%以下。这意味着乙肝孕产妇完全可以生育健康宝宝,但前提是从孕前就开始科学管理:建议备孕女性提前6-12个月进行肝功能、病毒载量(HBV DNA)检测,孕期遵循医嘱,必要时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
只要做好孕期管理“黄金三角”和新生儿“联合免疫”,通过这样的“3+1”措施,可以很好的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孕期管理"黄金三角":
监测-用药-防护 一个都不能少
妊娠合并乙肝的管理如同走钢丝,需要产科与感染科医生协同护航。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薛璇主任医师强调:“整个孕期要构建监测、用药、防护的三角体系。” 肝功能正常的病毒携带者需每1-2个月复查,出现转氨酶升高时立即就医;正在服药的孕妇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停药导致病毒反弹。
生活中的防护细节同样关键
刷牙时牙龈出血的牙刷需单独存放,皮肤破损处要及时消毒包扎。
值得注意的是,乙肝病毒不会通过母乳传播,但当乳头皲裂出血时建议暂停哺乳。2024年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特别指出,新生儿完成规范免疫后,乙肝妈妈进行母乳喂养不会增加传播风险。
新生儿"第一针":
72小时内的生命阻断线
"联合免疫"接种
刚出生的小生命在护士手中完成人生至关重要的"第一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接种。这个被称为"联合免疫"的操作,是阻断母婴传播的最后一道防线。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已达95%以上。
正确的接种流程分秒必争: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72小时)注射HBIG100-2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1月龄和6月龄时分别完成后续两针。临床研究表明,这种"0-1-6"方案结合母亲孕期干预,可使阻断成功率达到99.3%。家长需保存好疫苗接种凭证,完成全程免疫后1-2个月检测乙肝表面抗体,确保宝宝获得有效保护。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记住:每个乙肝病毒携带孕产妇都有生育健康宝宝的权利,每个新生命都应获得公平的健康起跑线。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言:“消除病毒性肝炎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须完成的公共卫生使命。”当最后一例母婴传播病例成为历史,那将是人类对抗传染病最动人的胜利。
本文审核专家
薛 璇
产科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
专家简介:
擅长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合并肝病的诊治,对产科高危妊娠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门诊时间:
莫愁路院区:周二全天(526诊室 专家门诊)
吴岷岷
产科
副主任医师
专家简介:
从事产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熟悉产科疾病诊治,尤其擅长妊娠期肝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
莫愁路院区:周四全天 高危妊娠门诊
缪嘉燕
产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专家简介:
产科免疫学组成员,擅长各类产科常见病、疑难病及并发症、合并症,高危妊娠的诊治,尤其擅长妊娠合并免疫系统临床诊治,曾于上海瑞金医院风湿免疫科进修学习。熟练掌握各类产科复杂手术操作。
门诊时间:
丁家庄院区:周一至周五全天(10号诊室)
稿件来源丨产科 缪嘉燕 公共卫生处 谢开鹏
责任编辑丨王凝嫣
内容校对丨史月 张沁沁
审核发布丨蔡晓洁
栏目分类丨妇幼健康科普
发布于:江苏省51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